信息公告

【活动回顾】CEDR新发展论坛第16期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06-13 19:03:46

2021611日,由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经济评论》编辑部联合主办的CEDR新发展论坛第16期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李戎副教授受邀带来题为《Local information and the stabilizing role of local government: 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 in China》的精彩报告。本次论坛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刘岩副教授主持,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师生约20余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李戎副教授主要从研究背景、研究结论、研究设计等方面进行展开。首先,这篇文章主要的研究问题是地方财政政策是否能够有效“熨平”地方经济波动。一方面,经济学理论中关于是否应由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干预地方经济波动存在争议(如Oates(1972)认为地方政府可能会存在以邻为壑的动机,采取不一定对自己有利但对其他地方不利的政策进行恶性竞争,Hayek(1945)指出地方政府掌握更全面的地方信息,能够相对于中央政府提出更合适的政策缓解地方经济波动);另一方面,现实情况中,中国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地位较高,对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和维持地方经济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是从经济学理论还是从社会经济治理实践角度,研究地方政府对地方经济波动发挥的作用都至关重要。

本文使用中国县级经济数据展开研究,主要结论有三点:一是作为地方政府发挥“自动稳定器”作用的代理变量----地方政府规模(地方政府财政支出/GDP)能够显著降低地方GDP的波动(地方前后三年GDP的标准差);二是纵向财政失衡(VFI)程度((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支出)越高,地方政府规模对地方经济波动发挥的稳定性越差。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是因为VFI越高,地方政府通过中央转移支付获得的资金占比越高,而这部分资金使用时附带各类条件,灵活性低,因此地方财政的自主权越小,不能充分利用地方信息采取对应政策维持地方经济稳定,支持了Hayek的分权观点。为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李戎副教授使用地理距离对临近县、县级市规模进行加权平均作为地方政府规模的工具变量,使用2002年所得税分税制改革冲击代表纵向财政失衡(VFI)程度进行类DID回归,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确保结论的可靠性。

接下来,刘岩副教授对这篇文章进行总结,梳理本文的研究问题、基本逻辑和延伸逻辑,并对本文两步技术路线(地方政府规模对经济波动的稳定作用、地方财力来源对地方政府规模发挥稳定作用效果的影响)的检验方式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本次论坛的内容。最后,现场师生就现场师生就样本年限的选择、工具变量的相关性和排他性、核心被解释变量的指标构建等问题展开了积极探讨,此次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主讲人介绍:李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主要从事宏观财政金融领域研究,成果发表于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等知名期刊,出版专著2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1项。

 

(通讯员:赵婧,审核:叶初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