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告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讲座第2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韦森教授来我院讲学

发布时间:2019-12-10 10:49:01

2019126日下午,谭崇台发展经济学讲座第2期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B253教室举办。来自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现任复旦大学经济思想与经济史研究所所长的韦森教授受邀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讲座题目为货币与商业周期:老话题,新意义。本次讲座由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初升教授主持,学院师生慕名而来,现场座无虚席。

韦森教授以卢卡斯之问和伯南克宏观经济学圣杯作为引入,表明学界对商业周期和大萧条的研究虽学说林立,却未有定论。货币与商业周期这一老话题仍然是值得开发和研究的领域,仍然充满时代新意。通过介绍美国近现代以来4个康德拉基耶夫增长长波,朱格拉周期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韦森教授认为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康德拉基耶夫长周期、朱格拉周期和基钦周期这三种经济周期都存在。为什么会存在这三种周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韦森教授指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商业周期的解释最全面和系统。韦森教授从三个方面概括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内涵。第一,市场经济周期性的危机都表现为生产的相对过剩。第二,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第三,利润率下降导致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竞争加剧,利润下跌。利润下跌又会压低工人工资使商品相对过剩,最后大量企业倒闭,由此爆发经济危机。通过对《资本论》第三卷相关论述的分析,韦森教授认为,马克思不但解释了经济周期的原因,还把经济周期与货币、信用和银行联系起来,成了魏克塞尔、霍特里、罗伯特森、米塞斯、哈耶克、凯恩斯从货币、信用和银行周期来论证商业周期的理论先驱。各经济学流派关于商业周期的观点,都能在马克思的论述中找到类似论述或相似思想。因此可以认为,在当代经济学中,保留下来最多和被当代经济学吸收最多的是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商业周期理论。

随后,韦森教授从货币和非货币两个角度详细阐述货币和商业周期关系的理论观点。在货币解释方面,一部分是剑桥学派的观点,包括霍特里的货币驱动型的经济周期理论、凯恩斯的商业周期理论、欧文·费雪的债务-通缩理论和伯南克的金融加速器理论。另一部分是奥地利学派的观点,包括米塞斯的商业周期理论、哈耶克三角理论和罗斯巴德的商业周期理论。在非货币解释方面,韦森教授介绍了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与商业周期理论。市场经济本身有繁荣和萧条的周期性特征,而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企业家的创新是一个独立的内生因素,是造成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的根本动因。此外,韦森教授还阐述了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的真实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波动主要是由一些对经济持续的实际冲击引起的,完全否定货币以及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认为货币只是市场经济的面纱。

接下来,韦森教授对本次讲座的内容进行总结。第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商业周期的论述极其深刻和全面;第二,从近现代世界经济史来看,市场经济确实都存在着商业周期,且目前看来任何国家和经济体都没有能力来消除商业周期;第三,现代市场经济的商业周期是社会囚徒困境博弈的必然结果。在市场竞争中,生产者对生产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与消费者收入的增长限制之间的矛盾引发了商品的相对过剩。这是整个社会信息不对称的博弈结果。这意味着,各种商业周期在可预见的未来历史时期中仍会重复出现;第四,货币及货币政策、信用及信用制度,以及银行信贷和证券市场的波动,是商业周期发生的扳机;第五,近现代三次大萧条(1873-1896年的经济危机、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2008之后的经济危机)表明,只有一波新的科技革命,才会推动又一波强劲的经济增长。

韦森教授还指出货币与商业周期理论的现实意义。研究货币与商业周期理论的实际意义在于汲取美国两次大萧条及复苏过程的教训。韦森教授对比美国1929-1933年的大萧条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和经济恢复的动因得出结论:宽货币才能平稳地去杠杆。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这意味着现在最合宜的宏观政策不是保增速,而是防风险;去杠杆不能紧货币,宽货币才能平稳去杠杆。

最后,韦森教授提出五个问题,希望对在场的青年学者有所启发。第一,20146月欧洲央行宣布把隔夜存款利率降到-0.1%,随后一些主要国家均出现了负利率。这是否向所有的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第二,量化宽松的国家增发货币却不通胀,货币主义是否失灵?第三,利率降到负数,企业仍然不投资,魏克赛尔、米塞斯、哈耶克奥利地学派的经济学理论是否失灵?第四,全球陷入流动性陷阱?凯恩斯的理论是否失灵?第五,熊彼特的商业周期理论仍然正确,但下一次工业革命在哪里?

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就货币与商业周期理论的不同看法向韦森教授提问,韦森教授亲切细致地一一回答,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形象幽默的语言将讲座气氛推向高潮。

主讲人简介:李维森(笔名:韦森),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多年,现为复旦大学经济思想与经济史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制度经济学和比较制度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开放时代》、香港《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纽约《知识份子》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并经常在《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学消息报》等国内有影响的报刊上撰写专栏文章和学术随笔。自2001年回国执教复旦以来,已经出版学术专著和论文集19部,并为商务印书馆、复旦大学出版社和上海财大出版社主编数套经济学和社会科学译丛。由于韦森在当代中国经济学界和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影响,2011年被《南方人物周刊》(第43期)选为“影响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经济学人物”,用长篇文章专门做了人物生平介绍。2016年最后一期《南风窗》则评韦森为“2016年十大年度人物之一”,以“行动派的经济学家”的标题报道了韦森最近几年在推动中国的《预算法》修订和政府减税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通讯员:马昕睿 审核人:余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