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告

经济学研究:有趣故事的学术构建与表达

发布时间:2018-11-22 14:28:54


20181121日晚,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席主席、《经济评论》主编叶初升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经济学研究:有趣故事的学术构建与表达》的演讲。来自不同年级、学科的同学、老师参加了此次讲座,近百人的教室座无虚席。虽然正值初冬,教室外寒风瑟瑟,但叶初升教授近3个小时的讲座,却让在场的每位同学和老师感受到了经济学术研究的“温度”和“热量”。

叶初升教授主要围绕当下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学术故事何以可能和学术故事何以有趣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了详细、生动地阐述和讲解,用大量鲜活的经济社会热点问题、论文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对周边社会和生活的经济学感悟为例子,穿针引线、层层铺垫,循序渐进地引导师生一起进入到了如何进行经济学研究的有趣探索中。

关于当下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叶初升教授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经济学研究的无故事、无有趣的故事、有故事但是无源的故事等。对于无故事的研究,就其本身来看是平淡枯燥的、让读者读起来索然无味的。往往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用数据分析代替理论研究,用技术性代替了理论性。这样的研究,模糊了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忽略了经济学的学科性、理论性,可能会导致就技术而说技术,就分析而说分析,理论和分析两张皮,现实的解释性并不强。而无趣的故事,虽然是构建了故事,但却是一种关而不联的逻辑链条凑起来的故事,或者用复杂的工具叠加得到的常识性的结论,这样就会产生牵强附会,生搬硬套之感。另外一种是无源的故事。虽然从国际期刊、前言文献中找寻选题、模型方法是现在较为普遍的做法,但如果不是来自对生活的切身感受、对社会的仔细观察、对问题的持续深入挖掘,而只是简单的模仿和复制,可能文章可以写出来,但文章的意义性、解释力,尤其是对当下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出现的很多现实性问题的解释力似乎是不足的、欠缺的。

那么好的学术故事和学术表达是什么样的呢?叶初升教授首先从文学写作和故事构建的角度进行切入。所谓故事,其实就是关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这就要求故事的情节,不仅要围绕故事的中心进行相对完整、连续和层次性的动态展开,而且能够抓住读者的心理需求,流变性地推进,从而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冲击力,能够给人情绪的感染和思想的启迪,实现感性与理性、美学艺术和思维层次的升华。这种故事效果的产生,采用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的文学叙事却是最为关键的。

而好的经济学学术故事的构建和表达,对比文学故事的创作和表达,既有联系也有很大的区别。叶初升教授认为首先需要会区分和辨别经济学领域的三种文章类型:第一类是运用经济学的知识,以非专业方式,面向社会大众阅读、理解经济生活的文章;第二类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以非专业的方式,向决策者提供的进行经济社会决策的文章;第三类运用经济学理论方法,以专业的方式,面对经济学专业研究的同行阅读,探索经济社会生活的文章。而第三类才是真正的学术论文。需要以专业性的、规范的方式表述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过程,并接受同行的批评和检验。其中的“创新性”就是学术叙事的“中心情节”,也是最为关键的。因此,想要学会学术的叙事表达,就需学会寻找到创新点。叶初升教授认为寻找到创新点,可以从对经济社会的现实观察和文献两种途径去寻找和思考。其中,对经济的观察力,需要同时具备专业的感悟能力、数学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够迅速的将经济社会现象放置于现代经济学的思维空间中,把握和表述出其中的经济学蕴含。当然这种能力需要不断地进行训练、积极地观察和思考积累才能够获得。叶初升教授随即以《经济评论》官方网页上的“经济观察”栏目文章为例,为在场的同学详细介绍了进行经济观察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语重心长地告诫在场的同学们,在注重经济观察力的同时,也要重视文献,学会把握、鉴别好的文献,阅读好文章、新文章,提升学术品位和鉴赏力。从阅读文献中梳理出要研究的学术问题研究现状,确定你自己的研究位置和可能的边际贡献,而不只是简单的重复以往的学术研究。叶初升教授随后也为在场同学详细举例介绍了用客观问题角度和主观认识角度进行文献综述的思路和方法。

有了好的创新点,又如何进行和展开创新情节,进行有效的学术叙事呢?叶初升教授介绍了几种主要的方法:解释新的事实、探索新的问题、分析新的数据、应用新的方法以及增进新的认识。其中,叶初升教授列举了自己在分析我国OFDI问题和中美贸易战等热点问题时思辨的例子,详细阐述了解释新事实和探索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他认为在既有理论分析新的社会经济现实问题时,关键点在于能够区分出新现象是外延的变化还是内涵变化。有些当下出现的现象,在你看来是新的现象,但从经济学的理论上来看,其实是一样的。可能你看到的只是客观存在的特殊性,并不具有理论上的差异性,这种新的现象就是外延式的变化。而内涵式的变化,不仅存在外在表现,而且存在内在机制、理论解释的差异性,这里才是真正的差异和新的事实。而探索新的问题时,回看原有理论在分析问题时的空间、时间背景和条件基础,加入动态变化考虑后,再来对比分析哪些因素在动态变化前后发生了变化,这些因素是不是可以解释现在的新问题。随后,叶初升教授以中小企业融资为例,讲述了展开学术研究的创新的两个要点,第一是选择切入点。从矛盾的表象入手,再一层层剥离不同的影响因素,直到发现最本质、最有解释力的真实因素为止。第二是分析的层面。如果一时找不到好的突破点,就要学会向退后一步,然后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对比和思考。看到现象中的相似、邻近事物的关联性,也要在更高的角度分析不同、有差异事物之间是否也存在关联性,思考和发现这种关联性的普遍、共性意义。

最后,叶初升教授详细分析了如何让学术故事有趣表达的思路和方法。他认为,想要让学术故事有趣,可能首先需要拥有有趣的灵魂,时刻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来积极发现有趣的问题。其次是多注意自己的学术文章不要离常识太近、简单地重复前人的学术研究而产生无趣、平淡、平庸的论文。你的思维和眼界要更加开阔,不要局限住自己的格局和视野,学会鉴别研究问题的重要性级别和有意义的程度。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到现象只解释现象,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和怎么样。具体来看,让学术故事有趣的叙事和表达,就是要让你的学术论文具有吸引力和冲击力。针对吸引力方面,叶初升教授认为好的标题和引言是吸引读者继续阅读的关键。能够直接突出亮点、问题和创新点的标题,才算是好的标题,并分别用《中国进口贸易的效率及潜力》、《制度质量与西部大开发政策的绩效差异》、《中国物流也发展质量的生于差异研究》三篇文章标题和引言为例,详细进行了对比说明。而针对冲击力方面,需要兼具感染力(美学价值)和启迪性(理性意义)。叶初升教授以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兴起、发展和融合为例,分享了自己对于经济学美学价值的理解和感悟,并用实地扶贫调研的经历,从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三个层面详细分解了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转化问题,进行学术表达的整个过程。讲座最后,叶初升教授再次表示,希望在场的同学们在写经济学学术论文的时候,既要重视技术方法的层面,也要重视学术故事的构建和表达。

通过叶初升教授详实丰富的案例、幽默质朴的语言、细致耐心的讲解,给在场的同学和老师不仅带来的是如何进行经济学学术研究的实用有效的方法,更是一次思想和智慧的启迪。到场师生均表示“干货”满满,充分感受到了经济学学术研究的魅力。

本次活动是“武汉大学发展经济学研究生会”成立以来第一次主办的大型学术活动,今后本会将举办更多的学术活动,丰富在校研究生的学术生活,提升学术品味,增强学术能力。欢迎大家成为我们的一份子。

联系方式:whucedrc383-2@foxmail.com

(通讯员:陈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