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及经济系于2025年4月29日上午在中心366会议室成功举办了一场小型的高水平城市与国际经济学研讨会。来自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厦门大学、辽宁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的7名青年学者报告了英文工作论文。研讨会特邀了著名城市与国际贸易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的Donald Davis 教授担任点评。
Donald Davis现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与国际事务讲席教授。他于1992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至1999年间任教于哈佛大学,曾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主任,并担任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等多家学术期刊编委或主编,城市经济学会前任主席。Davis的研究涵盖空间经济学的多个领域,从国际贸易到经济地理,从区域经济学到城市经济学均有涉猎。其学术成果包括:贸易理论检验、国际贸易中的市场规模优势、贸易与不平等问题研究,以及近期关于不同规模城市间技能分布差异、城市内部消费的种族与族群隔离等主题。他的论文发表于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篇)、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等经济学顶刊以及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等国际贸易、城市经济学领域顶刊。本次研讨会报告的不少论文都引用了Davis 教授的相关研究。
研讨会由中心副主任、经济系傅十和教授(美国波士顿学院经济学博士)主持。首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的逄金栋副教授(美国雪城大学经济学博士)报告了关于极端高温如何影响住房市场的论文“Sweating Assets: The Effect of Extreme Heat on the Housing Market”。
来自辽宁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院的何超副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学博士)报告了关于贸易冲击如何影响产业活动的空间分布的论文“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How Favorable Shocks Can Be Bad for You”。
来自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世界经济系的陈仁静特聘副研究员(新加坡管理大学经济学博士)报告了关于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如何影响了成员国对中国看法的论文“China's Country Image and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的叶菁菁教授(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经济学博士)报告了中国职场工作时间过长的劳动力市场影响的论文“‘Greedy Work’: Measuring Overwork in China and its Socioeconomic”。
来自厦门大学的博士生吴济凡报告了与其导师陈滢助理教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及傅十和教授合作的关于海底捞的社区影响的研究“The Spatial Spillovers of Tacit Knowledge: Evidence from Restaurant Industry”。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鲍小佳副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专业博士)报告了关于高速公路建设如何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合作论文“Highway Expansion and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 Prices in China”。
最后,来自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的董保民教授(辽宁大学经济学部副主任、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经济学博士)报告了关于我国城市考古遗址的空间分布对城市发展长期影响的论文“State Antiquity and Long-run Development:A Weberian or Skinnerian Model?”。
Donald Davis教授就每篇论文都做了极富建设性的点评与鼓励。与著名经济学家的近距离交流使大家受益匪浅。
研讨会结束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聂军教授(美国纽约大学经济学博士)为Donald Davis教授赠送了武大的吉祥物—一只红色狐狸玩具,并解释了吉祥物的缘起,向Davis教授对我院青年学者和研究生的指导表示感谢,并邀请他以后再来武大经管学院访问交流。
撰稿:张辰宇;审校:傅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