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告

【中心新闻】CEDR新发展论坛第24期:高校基础研究对企业创新的脱节效应

发布时间:2022-12-25 21:44:00

2022年12月22日,由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经济评论》编辑部联合主办的CEDR新发展论坛第24期成功举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杰作了题为《高校基础研究对企业创新的脱节效应》的精彩报告。本次讲座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财税系主任,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龚锋主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150余名师生在线参与了此次活动。

张教授从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出发,指出不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当中,基础研究对推动一国经济可持续增长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高等院校作为一国基础研究活动的主要载体,其成果能否有效溢出到实体经济,是一国通过基础研究投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性条件。从一般逻辑来说,高校的基础研究成果由于具备较强的外溢性,因此可以通过“知识池”或“人才池”渠道溢出到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进而成为驱动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这一结论并不是必然成立的,如果高校基础研究仅仅是“自娱自乐”式的,就难以溢出到实体经济企业部门形成以应用研究为主的技术创新。因此探讨中国高校的基础研究能否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从而去深入了解中国的基础研究能否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的支撑作用,已经是摆在中国学者面前使命性的核心研究问题。

具体地,张教授以2012年3月份出台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工作的指导意见》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检验这一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张教授还使用地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数量作为城市基础研究能力的代理变量,并使用专科院校数量作为对照组变量,一方面缓解遗漏变量的问题,另一方面用于安慰剂检验。此外,张教授还区分了高校类别进行了检验。结果均表明高校的基础研究并不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产出。然而矛盾的是,在将被解释变量替换为地区层面的创新产出时,高校基础研究可以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

进一步地,张教授指出高校已经占据了中国创新活动和创新产出的主体地位。因此上述结果可能的原因是,中国高校基础研究的促进政策通过促进地区内部高校机构层面以专利为主的创新产出水平,进而促进地区总体创新产出水平的提高,但并未对地区内实体经济部门的微观企业创新活动产生相应的激励效应或溢出效应。因此上述矛盾从侧面印证了中国高校机构的基础研究活动难以支撑微观企业创新活动,导致了“脱节效应”现象发生的基本事实。张教授还进行了大量的稳健性检验以说明结果的可靠性。

机制检验当中,张教授认为“创新外包”行为可以反映地区内高校利用自身创新研发活动领域“知识池”功能优势,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这一事实,因此可以视作“知识池”度量指标。张教授还使用企业创新活动的人力资本结构作为基础研究通过“人才池”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表征。结果表明,中国高校基础研究未能通过“知识池”或“人才池”来提高企业的创新。张教授还检验了高校基础研究对地区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而显著负向的结果也与前面的结论相互印证。

最后,张教授总结了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指出中国高等院校的基础研究可能偏离了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加快中国高校基础研究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的全面改革势在必行。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龚锋教授进行了总结,指出张教授所研究的问题不仅意义重大,也体现了张教授的家国情怀。随后,张教授和同学们就高校基础研究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展开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和深入讨论。至此,本次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讯员:李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