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7日,由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经济评论》编辑部联合主办的谭崇台发展经济学讲座第11期成功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报告。本次讲座由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叶初升教授主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200余名师生在线参与了此次活动。
首先,刘教授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产生背景和本质。刘教授指出,现代化的本质问题即如何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主要包括结构转型和体制转型,并强调国情、主导理论和因应时事的制度安排和变革决定了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体制转型。具体地,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超大人口规模和传统文化基因的现代化,主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体制变迁具有中国共产党领导、问题导向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
其次,刘教授阐述了我们该如何理解现代化和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即发展变革性、制度创新性、价值引领性、人与自然物质交换的自觉性和全球开放性。在这个基础上,刘教授从体制转型、发展模式和秩序构建三方面对比了先发国家和后发国家的现代化独特性,并总结出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包括传统体制如何实现权力开放、如何避免跌入转型中的经济收缩陷阱和如何建构现代化国家秩序。
第三,刘教授分析了中华民族谋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对现代化内涵的扩展。他指出,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经历了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国防的四个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三阶段。关于现代化内涵,刘教授认为如今的现代化内涵更加全面且目标更高,是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和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扩展包括四方面,一是提出“四化同步”,二是提出现代化文明形态,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第四,刘教授具体解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独特性。共同特征方面,刘教授针对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展开了深入分析。独特性方面,刘教授从传统体制向精英体制转轨的失败、社会主义建构与转型、社会主义体制建构与国家工业化、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权力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转型与经济绩效等五方面进行了分析。
最后,刘教授结合中国特色体制转型重新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针对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分别展开了深入的讨论。进一步地,刘教授强调,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利开放体制主要包括基本制度定型与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与自我革命,全过程民主、法制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四方面内容。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叶初升教授进行了评论。他指出,刘教授首先构建了一个分析现代化问题的基本框架,然后基于这个框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内涵和体质特点进行了介绍,逻辑清晰,见解独到。随后,刘教授和在线师生就当前中国式现代化、人口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和深入讨论。至此,本次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讯员:李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