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经济发展的思考
――“发展经济学与西部经济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述要
2003年8月10-11日,由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发展经济学与西部经济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宜昌市隆重召开。与会学者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运用与分配、发展经济学与县级发展战略、经济增长中的跳跃发展、收入分配、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发展中的计划、政府与市场等课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一、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运用与分配的探讨
有学者认为,金融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动脉,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其最初发展阶段,金融是稀少产物。政府对金融无不采取管制的措施。一是对银行家数与业务的管制。以台湾为例,在政府管制银行设立的情况下,公营银行处于寡占局面。银行家数增长缓慢,开放银行新设后,商业银行的总家数与分支机构家数都快速增长。金融机构经营业务由最初的“专业分立体系”逐步过渡到可经营全部金融业务。二是利率由官定利率过渡到依市场情况决定的利率自由化。金融压抑期间,财金当局实施选择性信用管制。银行在放款对象上,比较偏爱公营事业与大企业。三是为协助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增列中小企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各银行与基金还为中小企业制定优惠的贷款方案。四是对外汇管制。外汇管理经历了严格外汇管制与复式汇率、外汇集中管制与单一汇率和外汇自由化三个时期。外汇逐渐由人为的数量分配转变为市场机制运作,由个人不能保有的国家资产转变为个人理财的工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台湾经济发展的经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本很好的教材,特别是政府对金融管理的渐进放宽是一个很好的纪录。有学者认为,中国长期快速的经济增长应归功于金融自由化改革,但滞后于其他部门的金融改革,又有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瓶颈。金融开放应立足于国内的经济、金融基础,并且要有一个次序选择与渐进性安排的路径。
二、发展经济学与县域发展战略研究
有的学者把发展经济学理论运用于县级经济发展,提出西部贫困地区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要从“五化”着手,即一要实现经济工业化,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发展都要实现工业化;二要人口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同步进行的;三要农业产业化,即实现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和产供销一体化;四要市场化,首先是体制市场化,市场经济是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化的根本保证。在计划向市场转轨的过程中,政府应取消市场壁垒,提供公共产品和社会保障;五是企业民营化,公营经济最大的弊端是“政企不分”。改革开放就是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乡镇企业中的集体企业也应民营化。
有学者提出,中部发展不能寄希望于东部梯度转移,西部应发展几个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点,不能搞小城镇。台湾学者认为一个产业如果要有竞争力,国有不国有并不重要。农业问题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样存在复杂性,农业产业化非常必要,但关键是如何通过加工、物流和异业之间的协作去做。
三、经济增长中的跳跃发展研究
与会学者集中讨论的另一个问题是经济跳跃和后发优势问题。对这个问题与会者之间存在着一些意见分歧。有的学者强调在经济增长中,确实存在着经济跳跃现象。指出跳跃在不同类型国家的发生有很大的时间差异,并且是一个波动前进的过程。经济跳跃的实质是后起国家在经济进入起飞阶段后以不平衡推进为特征、以扩张和跨越为标志的经济超常增长过程。生产力加速发展是一种客观必然性。科学技术进步为经济跳跃提供了直接动力和物质手段。但跳跃应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经济体制、科学技术、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有利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环境,同时需要主观努力和正确有效的政策措施。
有的学者则分析了跳跃、发展与后发优势的关系,指出有些阶段不能跳跃,如不能跳跃工业化阶段,只有发挥后发优势,利用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才能缩短发展差距。台湾学者认为,后发优势是个机会,后进国家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只有配合经济发展战略,才能跳跃到另一个层次。有学者强调,增长质量只有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提高,跳跃才有意义。
四、收入分配理论研究
与会学者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有的学者总结了结构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并将其历史演进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结构主义者认为,比较优势及禀赋结构造成欠发达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进而导致收入分配不合理。欠发达国家要发展就应当把对外贸易纳入管制的轨道,以避免收入向外转移。并认为发展是非均等的。收入分配取决于经济结构以及该社会所选择的基本发展战略。减少贫困只有通过改进收入分配、加速增长、降低人口增长三种渠道。财富分配与资源配置有关,但不会自动改进。市场不能改变社会结构,市场制度的发展水平对收入分配会产生影响。并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不发展是因为市场机制不到位,只有市场发展了才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条件。
台湾学者认为,收入分配不均的实质在于要素本身不同质,要素之间存在着禀赋差异。判断收入分配制度是否公平就要看是不是参与的人都可以分一杯羹,是不是贫困人口减少了。有的学者认为收入分配与个人能力和机会有关,收入贫困是短暂的,而能力贫困是可怕的。有的学者则认为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有机会,而机会现在是越来越少。
有的学者以新疆为例,提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由于农业结构变化小、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开放程度不高、农业科技普及不够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不充分。要实现增收,应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补贴政策和农业及农产品结构、精简机构和人员、增加教育投入和科普宣传、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五、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有学者认为,中西部地区工业发展滞后且严重趋同、二元结构突出、国有成份偏大和市场化进程缓慢,产业结构调整应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重点发展轻工业、原材料深加工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有选择地发展信息、环保、旅游、生物医药等新兴主导产业。
有学者提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环境保护费从理论上说,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强制性政策措施以及谈判这三种方式解决。但谈判很难行得通,只有依靠法律和强制性措施。有学者提出,个人发展目标应不违背国家发展目标,但关键是如何解决冲突。
有学者强调,将分散的各个部分整合为一个资源能够优化配置的分工与协作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加速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非均衡的渐进过程。由于存在着市场失灵,应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的双重机制,政府主导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建立一体化的经济管理机制。
六、计划、政府与市场研究
与会者讨论的另一个主题是计划、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学者提出,政府与市场都是不完善的,都存在着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单纯依靠市场或政府都不可能成功地实现经济发展。市场与政府之间的选择并不是一种“纯”的选择,而是一种程度上的选择。实践证明市场体制要比政府体制运行得好。当市场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时,政府就要干预,但要认识到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干预是最有效的。政府与市场协调一致运行的战略,是那些取得惊人成就的发展中国家的要诀,政府与市场相对立只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转轨国家必须建立强大的支持市场的法律、金融和政府体制,开发有技术有适应能力的劳动力以及与世界经济充分一体化。政府要更有效地服务于所有公民,特别是要更好地服务于穷人。要建立独立的司法系统、监管机构、培养职业素质、进行更深入的制度改革。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陈忠斌 王爱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