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经济学系的邀请,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经济研究所发展经济学与国际研究项目主任Jürgen Kähler教授于5月12日和5月15日在经济与管理学院大楼B127教室做了主题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对冲操作政策”(The Sterilization Policy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和“次贷危机和欧元危机期间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European Monetary Policy in the Subprime Crisis and the Euro Crisis)的两场学术报告会。两场报告会由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颖教授主持,共有经济系、金融系、世界经济系的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以及来自亚洲、中东和欧洲的多位留学生共70多人参加。此外,金融系江春教授以及部分院内青年教师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在5月15日下午第二场报告会上,Jürgen Kähler教授做了题为“次贷危机和欧元危机期间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的报告。首先,他回顾了欧洲中央银行的演进历程、欧元区的构成及其存在的问题、欧洲央行内部结构及其监管框架等方面做了大体介绍;其次,对导致次贷危机和欧元危机的不同原因做了区分。他把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归结为证券化、信用评估
机构所起的负面作用、抵押贷款中的信息不对称、金融部门采用的货币激励措施以及货币政策的使用不当。他认为,欧元危机(又被称作欧债危机或主权债务危机)虽然是由次贷危机所引起,但它并不是一场作为通货的欧元的危机,而是由经济增长乏力、劳动力市场上失业高企、政府债务危机和国际收支危机这些长期经济生活中未能解决的难题交织在一起而引发的危机。再次,他将危机划分为金融波动前期、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期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三个不同的阶段,并详细考察了随着时间的推进,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和演变过程,包括对M3货币乘数的分析、对合格担保品展开讨论、对欧洲中央银行代表性利率的分析以及对新近推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讨论,等等。最后,Jürgen Kähler教授引述了欧洲央行经济学家就欧洲央行为了应对危机采取相关措施的效果问题展开讨论的几种观点进行了归纳和评价,包括欧洲央行在危机期间把提供资助作为确保金融稳定的做法会不会引发道德风险?央行货币政策效果在欧元区内的传递过程中是否被削弱?在次贷危机刚爆发时央行采取在中期内稳定物价的措施是否适当?在现有的欧元区内各国社会经济差异如此巨大的背景下,欧洲中央银行是否应当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
Jürgen Kähler教授的两场报告在参加报告会的听众当中激起了热烈的反响,师生们纷纷提出问题请Jürgen Kähler教授解答。所提的问题包括,“在当初设计欧洲央行和欧元区架构时是否就有许多因素没有考虑进去?”“在欧盟范围内欧洲中央银行操作在缺少欧盟财政政策有力配合的前提下是否会影响货币政策本身的效果?”“在现有的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框架内在成员国层次上汇率政策无法施展,这是否意味着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在操作上跛了一只腿?”“能否将美、日、欧元区三者的量化宽松政策的操作及其效果进行比较?”“能否简要地概述一下欧洲央行在次贷危机和欧元危机双重危机背景下货币政策的操作给其他国家有何可供汲取的教训?”“上世纪70年代美国迫使德国和日本长期升值本国货币的做法是否给两国经济带来了负面效应?”“目前人民币汇率是否在合理区间波动,你对此有何看法?”等等。Jürgen Kähler教授对师生们的提问一一做了回答。